为了在干旱的荒漠中吸收水分,它的主根能深入到地下10-50米的深处,须根扩张至周围十几平方甚至更大的范围,牢牢固定住土壤,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。

这也是它们栽种如此稀疏的原因。

若是栽种密集,那么它们的根系在地下无法扩张,吸水能力降低,很有可能干旱而死。

沙漠环境不能与正常水源充足的环境相提并论。

叶晗见到的护林员有60多岁,姓吴,名叫吴于盛,是本地的牧民。

这么多年来,他亲眼看着周围干旱的区域变成如今的绿地,大片大片的梭梭树从幼苗长到现在的一米多,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说。

不仅如此,栽种的梭梭树、红柳等植物,还给当地带来了财富。

“这些梭梭,别看它小,作用大着呢。”吴于盛的普通话不算标准,但能听出语气中的自豪:“我们称它为‘沙漠植被之王’,能适应高温、风沙、耐盐碱,生命力顽强。”

梭梭树能承受60度的高温,零下40度的低温,成年树在土壤含盐量达到3时仍能顽强生长,生命力何其强悍。

但在幼苗时期,它依然有可能因缺水而死亡。

在年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上千毫米的荒漠地带,需要种树人加以灌溉,尤其是干旱的季节。

种树人大多是当地的牧民。

他们一方面受到国家林草局的补贴,另一方面也会利用梭梭树进行创收。

在一些梭梭树的根部,寄生着有名贵补益类中药材[肉苁蓉]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被誉为“沙漠人参”。

野生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

要获取珍贵的‘肉苁蓉’,必须种植梭梭或红柳等植物,因为对方为寄生,无法独自成活。

这是梭梭树得以大量种植的根本。